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9

1—森林面积净增量全球第一

2020年7月2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称,近十年中国森林面积年均净增加量远超其他国家,全球第一。

2019年全国森林面积为2.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2.96%,森林蓄积量为175.6亿立方米。

2—国土绿化成绩显著

随着国土绿化行动的全面开展,全国森林城市和森林乡村建设方兴未艾。目前有194个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7586个行政村获得 “森林乡村”称号。

3—生态工程建设开先河

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开创了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在我国北方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

4—世界治沙看中国

世界治沙看中国。作为中国防治荒漠化的“绿色名片”,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荣获“地球卫士”大奖,一年一度的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成为各国交流防沙治沙经验的重要平台。目前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占“十三 五”规划治理任务的88%。

5—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已基本完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8月19日致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推进下,东北虎豹、祁连山、大熊猫、三江源、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神农架、普达措、钱江源和南山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已基本完成,将按程序研究正式设立国家公园。

6—构建了自然保护地体系

目前,全国共有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个,占陆域国土面积18%、领海4.1%,为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天然林保护成效巨大

我国天然林保护取得巨大成效,19.44亿亩天然乔木林得以休养生息,现有天然林资源29.66亿亩,为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发挥了基础保障作用。

8—退耕还林还草改善了生态状况

各级林草部门坚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20年来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15亿亩,成林面积占全球同期增绿面积的4%以上,生态状况显著改善。

9—湿地走向全面保护

我国湿地正从抢救性保护走向全面保护。目前,全国有国际重要湿地57 处,湿地自然保护区602个,湿地公园1693个,湿地保护体系初步建立,全国湿地总面积稳定在8亿亩,湿地保护率超过50%,退化湿地逐步恢复,生态功能逐步显现。

10—防火与病虫害防治责任到位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整体部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督促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层层压实森林草原防火、病虫害防治责任,加大巡护管控力度,及时发现处理火情、病虫害。

11—林草产业开启了绿水青山的动能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林草产业的发展使绿水青山迸发出巨大的动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正愈来愈呈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闪亮光彩。

十八大以来,我国林业产业平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19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8万亿元人民币,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600亿美元,经济林面积超过6亿亩,生态旅游突破18亿人次。

目前,全国直接从事林业产业的就业人数达5600万人,林业重点县农民收入的60%以上来自林业。

我国绝大部分的贫困人口集中在中西部。2019年中西部22个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4.26万亿元,仅油茶产业就带动了173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依托森林旅游实现增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110万人,实现户均增收3500元。全国生态扶贫共带动300万贫困人口脱贫和增收。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例行发布会